2025年7月31日 星期四 7:55:55 PM 总访问量:492895
主题教育活动
当前位置:
信仰公开课丨诵读中华经典 厚植家国情怀
发布日期: 2024-05-28 阅读人数: 120

     为了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培养爱国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塑造家国情怀,2024年5月27日17:00,由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会、研究生22级艺术设计团支部开展的“诵读中华经典,厚植家国情怀”主题信仰公开课在啬园校区38号楼201教室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主讲人由研22艺术设计团支书赵冠冕担任。

公开课安排


第一部分

奏唱《国歌》

第二部分

团干讲信仰公开课

第三部分

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

第四部分

活动意义与展望




01奏唱《国歌》

   公开课开始,团支书赵冠冕给我们描述了诵读中华经典,厚植家国情怀的意义与价值。留学生Pir Musawir同学现场提了一个问题,“作为艺术学院的一份子,我们应该怎么做?”22级韩璐华同学表示:我们生逢其时,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既要学好专业技能,又要重视文化知识的积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坚定理想信念,为祖国走向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随即公开课在神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拉开了帷幕。

02团干讲信仰公开课

   接着团支书赵冠冕与大家分享了一些中华经典中蕴含的家国情怀。《诗经》中的“国风·秦风·无衣”中写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不仅是对战友情谊的歌颂,更是对共同保家卫国精神的赞美。这一句短短的诗句,通过“与子同袍”的意象,表达了战士们在面对外敌时同心协力、共赴国难的决心。它不仅仅是对兄弟情谊的讴歌,更深刻诠释了古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担当。

   孟子在《梁惠王上》中提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体现了古代士人的家国情怀,他们把国家视作大家庭,关心每一个成员。孟子的这句话告诉我们,爱护自己的长辈,不仅仅局限于家庭,而是要扩展到所有的老人;关爱自己的孩子,也要关心到所有的孩子。这种推己及人的情怀,不仅展示了古人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更彰显了儒家思想中“仁爱”的核心理念。这种家国情怀,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一种超越自我的大爱精神,把对家庭的爱延伸到整个国家和社会,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03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

  主持人赵冠冕带领大家诵读几段精选的中华经典片段,感受文字的力量和情感的震撼。并邀请参与者自愿上台诵读自己喜欢的经典片段,分享诵读感受。22级韩璐华同学上台分享了个人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接着赵冠冕发起了在全体活动参与者中进行经典诵读的接力,每人诵读一段中华经典名句,接力进行,直至全体参与者都完成诵读。同学们选择了《论语》《诗经》《楚辞》《古文观止》等经典作品中的片段。通过这种形式,让大家感受到经典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04活动意义与展望

  最后,团支书赵冠冕分享了一下研22艺术设计团支部的实际行动。团支部定期组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诵读经典,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自信,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还开展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系列活动,让同学们在创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激励他们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造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

伟大的中华经典不仅是我们文化的瑰宝,更是我们家国情怀的源泉。让我们在诵读经典中,汲取智慧的力量,厚植家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力量。

     在未来,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诵读中华经典的行动中,共同创造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