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访问量:492895
主题教育活动
当前位置:
“四观”教育|青年党员代表领读中国故事
发布日期: 2024-11-09 阅读人数: 10

前言

  为深化“四观”教育(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讲好中国故事,发挥基层党支部学在前、走在前的示范引领作用,学院官微开设““四观”教育|党员代表领读中国故事”专栏。各支部学生党员代表围绕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通大先锋人物、张謇故事等主题,自选其中一个人物故事,以讲述的形式进行领读、领学,进一步引导各族师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领读人

郑苗苗

中共预备党员

信息学部学生党支部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213班

故事内容

大家好,我是来自信息学部学生党支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213班的郑苗苗。今天我分享的故事是亚洲电动车之父——陈清泉院士的故事。陈清泉,原籍福建省漳州市,1937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一个华侨家庭,父亲是当地汽车行业的企业家。1951年,勤奋好学的他考入当地有名的进步华侨巴城中学。作为一名归国华侨,他的求学、研学和治学之路,一直与祖国割舍不开。

幼年经历的动荡时局,让陈清泉认识到,一个强大的国家对个体命运的重要性。1953年,16岁的陈清泉回到祖国的怀抱,他暗下决心,要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1982年,在香港任教的他预判出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以此为研究方向,希望帮助祖国抓住机遇。上世纪90年代就设计出了电动车,他创造性地把汽车、电机、控制等技术融合到一起,形成一门全新学科,为现代电动车学科奠定了基础。

矢志科研,开启亚洲电动车“之门”

由于父亲从事汽车行业,小时候的陈清泉常在修理车间来回穿梭。每次看到汽车排出大量烟气和工人因为修车而弄得全身油污时,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以后能不能有“干净”的车呢?对汽车排放和燃油改革的想法随着他学识的积累而愈发强烈。他将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到了对电机、电气驱动、电力电子和电动汽车的研究上,最终在电动汽车领域收获颇丰。

陈清泉是世界电动汽车协会的创始人,并担任首届主席。1997年,陈清泉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和乌克兰工程科学院院士。作为国际知名学者,他对电动汽车行业有着独到的见解,提出“汽车曾经改变世界,但今天汽车也将被改变”。几十年来,他主导发明了零排放的电动汽车,并致力于探索电动汽车的改造和升级。他不只做科学研究,还积极地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发展,从电动汽车的关键零部件、控制系统再到整车的研制,无不体现他在寻求“干净的汽车”这条路上所付出的努力。他认为电动汽车作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方向之一,只有走自主开发、拥有知识产权、投入生产的产业化道路,才能打开并占领国内外市场,在新一轮的汽车革命中抢得主动。

勤学善思,融汇工程哲学发展理念

学深而科研,钻研至深,理论思想则集大成,陈清泉在多年的潜心钻研道路上,形成了独特的思维哲学——工程哲学。他认为工程的特征是其系统性、复杂性、交叉性和综合性,工程哲学的核心就是要深刻理解科学、技术、工程和创新的相互联系和特征,其灵魂就是理论联系实际,集成优化和“研—学—产”结合。

面对当今汽车产业与能源环境之间如何和谐发展的问题,他提倡不能只靠汽车产业本身,要跨界融合。他指出主要集中在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要把电动汽车跟能源结合起来,再进行四网融合,即与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人文网融合,以及四流融合,即与能源流、信息流、物质流、价值流融合,以便助力孵化更多融合技术和产业,以科技创新驱动能源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2002年陈清泉从香港大学退休后,依旧为挚爱的科技事业不懈奋斗着,甚至变得比以往更加忙碌。几十年来,他已从满腔报国的热血青年蜕变为一名杰出的世界级科学家与工程师,他身体力行地践行着“研—学—产”的结合与成果转化,以务实严谨的精神在电气工程领域辛勤耕耘,追寻电动汽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