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帮助同学们明确人生方向、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实践创新能力,深刻体会知行合一的重要意义,9月17日,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开展“实践归来话成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经验交流会,学院团委书记张楠出席活动。

会上,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团队成员分享了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的经历和感悟。“银发课堂”实践团分享了前往崇川区钟秀街道中心村社区,手把手教老年人手机操作、讲解反诈知识,助力老人融入数字时代的实践故事。“薪火—青春之声”暑期实践团讲述了在平南社区用通俗语言为孩子讲二战历史、英雄事迹,开展红色教育的实践经历。“博爱青春”团队则面向未成年人开展生命认知、健康习惯等主题宣讲,守护未成年人成长;“浑善水韵”团队在赤峰市浑善达克沙地周边乡村调研水资源,提出节水及建设备用水源建议;研本“砼”行团队定制安全标语抱枕,教老年人交通安全知识,助力适老交通建设。
各团队的实践内容聚焦不同领域,均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既为不同群体送去关怀与帮助,也让团队成员在服务中深化了对“知行合一”的理解,收获了宝贵的成长经验。“银发课堂”实践团成员周子俊说,这次实践让他明白“扎根”不是口号,而是像这样把每一次教学、每一次答疑做到位,“用我们的耐心,换取老人们融入数字时代的安心,这种对他人有价值的付出,比任何技能都珍贵。”

张楠对全体成员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中的优异表现予以充分肯定。她指出,在成果展示之外的筹备环节,同学们在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付出了大量艰辛努力——不仅自主完成活动场地的联络对接,更主动与相关负责人开展深入沟通协调。而这些求真务实的行动,也为同学们带来了超出预期的成长与收获。张楠勉励全体同学持续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让青春在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绽放熠熠光彩。
今年暑假,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组建10余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崇川区钟秀街道中心村社区、平南社区、赤峰市浑善达克沙地周边乡村等多地开展活动,项目质量和参与人数再创新高。其中,“浑善水韵”守护者实践团于今年7月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内蒙古“亮丽北疆·一城一榜”专项活动赤峰市入选团队名单。实践过程中,各团队围绕社会民生需求,在适老服务、红色教育、未成年人健康守护、生态调研、交通安全普及等多个领域开展实践服务与调研工作。各团队以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用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充分展现了学院青年学生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担当。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中国交通报、中国青年网、交汇点、紫牛新闻、南通发布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