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学意正酣。为进一步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精准帮扶学业预警学生走出学习困境、重塑学习信心,同时为全院同学搭建学业交流平台、营造互助共进的学习氛围,助力学生实现学业与心理的协同发展,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心理协会于9月25日在恬园“一站式”学生社区顺利举办“学业帮扶·心成长”专项活动,活动由朋辈部部长王婷婷主持。

学院心协指导老师晁嘉品着重强调本次“学业帮扶·心成长”活动不仅要帮助学业有困难的同学补齐学习短板,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引导大家在学习中建立自信、缓解焦虑,真正实现“学业与心理协同发展”。温暖且富有力量的话语,为整场活动奠定了积极向上的基调,也让在场同学深刻感受到学院的关怀与支持。

法学专业曹佳雯同学直指法学学习的常见误区,提出“认知纠偏”关键思路。她强调,法学学习不存在速成捷径,分数并非靠考前突击背诵得来,每一次认真听课、完成作业的过程,都是分数与专业能力双重积累的过程,尤其提醒大家避免因不理解“民法合同编”核心逻辑,而将“民事诉讼法”学习等同于机械背诵的误区,建议坚持“课上理解、课后巩固”的学习闭环。

法学专业余嘉佳同学针对法学专业综测提升给出独到见解,结合自身参与学科竞赛的实战经验,详细讲解竞赛选题、团队协作、材料准备等关键步骤,从“如何平衡竞赛与日常学习”到“如何将竞赛知识反哺专业学习”,干货满满,为有竞赛需求的同学提供清晰指引。

法学专业张涵同学则聚焦高效听课方法,分享如何在课堂上与老师进行高质量问答,即提前梳理预习疑问,课上紧跟老师思路,及时提出困惑,同时笔记不局限于复制板书,更要记录自己的深度思考与即时感悟,让课堂成为知识吸收与思维碰撞的平台。

历史学(师范)专业的贾美玉同学则围绕笔记整理分享实用技巧,提出“笔记需适配个人精力与效率”的核心观点,“电子化是趋势,但适合自己的永远是最好的。”她建议笔记记录的重点应是个人对知识点的深度思考、疑问与拓展,而非简单复刻老师板书,同时分享“课前预习标疑问、课上重点抓理解、课后及时补梳理”的笔记闭环方法,帮助大家让每一堂课都成为知识吸收的“高效场”。

活动期间,组织“学习搭子”结对仪式,搭建高效学习共同体,同步组建点对点帮扶小组、“法学重难点攻坚组”与“历史学笔记整理组”。这些小组的建立,旨在打破传统教学局限,针对学生差异化学习痛点提供精准帮扶,既是对个性化辅导模式的积极探索,更是为培养学生互助共进的协作意识,推动学习范式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

陪伴成长,静待花开。此次“学业帮扶·心成长”专项活动,是学院深化育人实践、推动学业关怀与心理支持深度融合、涵养优良学风的重要举措,以专业指导破解学习难题,以朋辈力量点燃学习热情、营造互助共进的学风氛围,以持续陪伴化解成长迷茫,支持每一位学生在优良学风中稳步成长,我们始终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