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总结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的丰硕成果,宣传其中涌现的优秀案例,点燃广大青年投身实践、服务社会的热情,10月17日,我院于秀园“一站式”学生社区举办“实践归来话成长”交流分享会,邀请实践先行者们分享经历、展示成果。活动由米楠峰同学主持,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殷春华、团委书记张振兴、学工办副主任王睿之、实践指导教师代表、各团队负责人和学生代表参加交流会。

活动伊始,马嘉璐老师介绍了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总体情况。2025年暑期,学院以“制度保障+专业特色+社会需求”推进实践,共组建29支团队,覆盖理论宣讲、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等11个领域,累计发布媒体报道24篇。此外,有34位同学以“返家乡”形式深入家乡基层开展调研,形成“个人实践广泛铺开、团队实践精准突破”的良好格局。

“‘械’手同心,‘桥’见未来”民族团结实践团队长赵艺讲述了团队开展民族交融系列活动的经历。团队在前期调研南通大学少数民族情况,了解各民族大学生校园生活情况,根据活动对象的特点制定相关环节。在实践中,团队以“四个共同”这一核心要义为抓手,摒弃空洞的理论说教,将宏大叙事与具体事例相结合,用鲜活的故事让“民族团结”真正走进听众心里。

先进成图技术研学实践团队长翁晟奕表示,为响应国家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号召,激发青少年好奇心与创新精神,团队以“匠心精神”为引领,将抽象的“先进成图技术”转化为能动手体验的科普活动,成功激发了孩子们对机械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同时,小组成员将课本上的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深化了对专业的理解,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工科学生服务社会、传播知识的价值与责任感

邂逅安全应急科普实践团队长杨天琦讲述了团队“以技赋能,服务民生”的实践经历。他们以“提升公众应急能力,筑牢社会安全防线”为目标,让科普“真落地、真有用,听得懂、学得会”,用专业知识解决基层应急科普痛点,用青春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努力让应急安全理念深入更多人心中,为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实践力量。

“银龄星火,五里同心”慰劳实践团队长周天羿分享了实践团为社区老年人带去贴心关爱、温暖陪伴和生活服务的经历。他们通过“科技赋能”、“运动健康”、“养生课堂”、“防诈指南”四个主题活动,将志愿关怀与实用知识结合,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生活协助、知识科普与情感陪伴,让老年群体感受社区温暖

优秀指导老师代表李翔分享了暑期社会实践的经验和感悟,对实践情况做出点评和回顾。社会实践是连接校园与社会的桥梁,是理论认知与现实世界碰撞的生动课堂,更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环节,应当秉持价值引领,执行主体知行合一的原则,力求实践活动既能服务于社会,又能实现育人目标。

最后,学院团委书记张振兴在总结中强调,要让青春在“小我融入大我”中闪耀,暑期实践成果总结交流会,既是实践硕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堂感召青年奋进的“沉浸式思政课”,同学们应当持续扎根实践、以知践行,在社会大舞台中淬炼成长,为民族复兴伟业注入鲜活动力。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成果交流分享会是一场关于成长与担当的青春对话。实践育人没有终点,接下来,学院将总结经验做法,进一步优化实践模式、拓展实践平台、深化校地合作,让更多机械学子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以青春之力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区域发展,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通大机械人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