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科研热情,提高学术专业素养,加强研究生本科生交流互助,3月28日晚,我院“生命之彩”系列活动—“走近科学,‘白’家讲堂”研本学术沙龙活动第一期在秀园一站式社区顺利举办。本次活动邀请到了生物学专业22级硕士戴妍、23级硕士顾浩楠两位分享嘉宾,学院辅导员姚良臣老师以及来自生命科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4个学院共计45名学生参加本次活动。
戴妍本科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目前就读于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方向为植物(作物)重要性状基因遗传调控机制解析及育种应用,曾获研究生一等奖学金,并被评为优秀研究生,现已参与发表三篇学术论文。
她以“走好科研的第一步”为题进行了分享交流,强调走好科研的第一步应关注四个方面:不断尝试,关注细节,观察、思考、发问以及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
首先,她和学弟学妹们说:“科研过程中,再小的事情都需要不断尝试,精益求精。”其次,她提出要做一项技术的大师,关注细节,不要一味的模仿,通过追求完整度和精确度,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随后,她以发现论文错误并大胆提出质疑的个人经历说明了观察、思考和发问是科研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最后,她倡议同学们都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这样能够排解和舒缓科研压力,更能促进科研进展。
顾浩楠目前于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仿生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团队攻读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仿生材料与组织工程,曾获“校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现担任院研究生会主席、班级团支书职位。
他与同学们分享了仿生材料与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静电纺丝的纤维制造工艺。这项工艺可以生产出纳米直径的聚合物细丝,而聚合物细丝可以仿生神经纤维,让细胞在上面增殖,从而促进神经纤维的修复,对于当前神经损伤的病人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他还讲解了一些科研过程中运用到的设备仪器,例如:力学拉伸测试仪、亲水角测试仪,让同学们初步了解了使用方法。随后,他分享了利用细胞实验观察细胞,通过染色表征各种细胞的情况来构建动物模型。最后,他激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实验室的工作中,探索更多的科研奥秘。
在分享过程中,戴妍与顾浩楠都讲解了自己检索文献和阅读文献的方法,并和同学们分享了一些常用的文献检索网站,例如:Lit Sense、Pub Med、Web of science等。
在互动环节,分享嘉宾与同学们就如何加入实验室、需要具备哪些素质、自己做实验时的一些疑问等进行了热烈的交流,现场反响良好。
活动的最后,姚良臣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强调做好科研要树立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家精神,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练就真本领。同时他提醒同学们应以学业为重,综合发展,希望同学们心有热爱,在感兴趣的领域熠熠生辉。
漫漫科研路,求索不间断,热爱科研的学子们感受深切,收获颇丰。今后,我院将以“生命之彩”系列品牌活动为契机,推进一院一品建设,开展更多学生满意的、认可度高的高质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