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晚,初夏的月光洒在秀园一站式社区,在这里,正进行着一场科研和学术的盛筵。我院“生命之彩”系列活动—“走近科学,‘白’家讲堂”研本学术沙龙活动第二期顺利举办。本次活动邀请到了生物学专业22级硕士李倩倩、23级硕士喻灿楠两位分享嘉宾,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兼职辅导员陈心老师受邀出席,来自生命科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4个学院共计34名学生参加本次活动。
一
李倩倩学姐分享
李倩倩,现于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东教授团队攻读硕士学位,曾获南通大学研究生学业二等奖学金奖项,申请“一种斑马鱼内耳毛细胞损伤疾病模型的构建方法”专利一项,参与南通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专项课题、pvalb8对斑马鱼听觉毛细胞功能调控研究项目两项。她所在的团队研究方向是生理和病理条件下血管新生的遗传调控、神经发育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等。
她就实验室导师、研究课题方向、实验流程及科研感受四个板块进行了分享,让同学们了解了动物学相关实验的关键实验步骤及其原理,细致耐心地与参会同学进行了逐一介绍。她强调了自己在科研工作中两个重要心得体会:一是作为生物专业的学生,我们应有自己的想法与创新,而非带着功利心地机械重复前人实验;二是科研实验难免会有失败与挫折,我们应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二
喻灿楠学姐分享
喻灿楠,江苏南通人,中共党员,本科毕业于淮阴师范学院。曾任班级考勤班长,校伯藜学社团支书。本科期间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共青团员、优秀毕业生等奖励荣誉。她所在科研团队为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与生态碳汇研究团队,研究方向是园林植物紫薇花色观赏性状的分子机理。
她从科研的意义与进实验室的重要性、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文献阅读与学术资源,实验室学习的小建议,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与生态碳汇研究团队介绍以及如何平衡学习、学生工作与实验室学习六个方面进行分享。她着重强调了了本科生做实验需要重视的细节,例如及时虚心请教导师和同学、阅读文献积累理论和观察步骤了解原理。她站在本科生角度,给了同学们宝贵的经验与建议,让本科学子对未来的科研发展有了清晰的方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三
交流答疑
交流环节中,同学们认真提出自己的疑问,两位优秀研究生也真诚地结合自身经历和心得体会,给出解答,让大家对科学研究和实验操作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
四
老师寄语
活动的最后,陈心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强调科研工作需要具备坚韧强大的心理素质、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无畏困难的科研品质以及真挚热情的学术态度。她以自己本科生的读书历程为经验,告诉同学们科研过程不乏挫折,并鼓励同学们要保持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希望大家能够在学术领域大放光彩。
广学不倦,研无止境,同学们在学术的海洋中相聚,激起热爱科研的浪潮。我院将继续深入开展“生命之彩”系列品牌活动,秉承推动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初心,切实回应学生科研需求,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