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访问量:492895
"一站式"学生社区
当前位置:
【桃园】“诗韵琴心·东西和鸣”琴曲诗歌共赏会
发布日期: 2025-04-15 阅读人数: 23

诗韵琴心

东西和鸣

琴曲诗歌共赏会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学生文化交流,4月11日下午,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会于桃园“一站式”学生社区举办琴曲诗歌共赏会。活动以古琴雅韵为引,以经典诗歌为媒,吸引了中外学子共赴一场跨越时空与国界的诗意之约。

琴音涤尘心

      活动伊始,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梅庵琴派第四代弟子姜海红演奏古琴名曲《极乐吟》,其演奏严格遵循梅庵琴派“清、微、淡、远”的艺术准则,通过右手“抹、挑、勾、剔”与左手“吟、猱、绰、注”的技法组合,精准再现了柳宗元《渔翁》诗中“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的文学意境。听后,观众积极分享感受,认为古琴琴音回旋婉转,让人身轻意远。

诗声越山海

      中文组学生代表龚粲琳以抑扬顿挫的声调演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诠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东方隐逸情怀;英文组留学生代表Jessica则深情朗诵梭罗《瓦尔登湖》选段,展现西方哲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沉思。

      随后,留学生Nayeem自告奋勇,以母语诵读具有孟加拉自然风情的诗歌,并与现场观众对比探讨中孟诗歌的差异。李乐敏同学分享了自己对于几首诗歌的感悟,她表示:“这让我想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归隐意境,与泰戈尔'生如夏花'的生命哲思,虽然都写自然,但中国诗如画重意境留白,孟加拉诗似歌咏生活本真。”

文脉系苍生

       文化解读环节,姜海红老师对比解析了陶渊明与梭罗的作品,指出二者虽相隔千年,却共同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向往。她认为,陶渊明笔下的“羁鸟”“池鱼”暗含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梭罗的《瓦尔登湖》则是西方自然崇拜的典范。姜老师还将诗歌意境与《极乐吟》相联系,阐释“极乐”并非宗教彼岸,而是通过艺术审美达到的心灵至境,体现了东西方智者对“此在”生命状态的深刻体验。

雅趣融智慧

      互动环节高潮迭起,"琴诗猜谜"考验文学积淀,抢答声此起彼伏;"飞花令"比拼更显妙趣,当主题词定为"山水"时,中外学子交替吟诵中英文诗句,从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到华兹华斯的"我如流云独游",现场化作诗词的海洋。

      活动结束后,留学生们被古琴的东方神韵深深折服,争相投入古琴学习的行列。

      本次共赏会是外国语学院“我为同学做实事”系列活动的第一期,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搭建跨语言交流平台,帮助留学生在传统艺术中感知中国文化,同时推动中国学生拓展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