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娟、江建春为“南通大学法学教学实践基地”揭牌
4月22日上午,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与狼山镇街道、华润置地(南通)有限公司、陆洪社区共同举办“红润·江海”党群服务站暨法学教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和校企地社共建签约活动。副校长陈玉娟,崇川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江建春共同为“南通大学法学教学实践基地”揭牌。崇川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黄镇,崇川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级机关工委书记梁海燕,华润置地华东大区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总经理王爽,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党总支书记许慈晖共同为“法润赋能·‘红’聚紫琅·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共同体”揭牌。
法润赋能•‘红’聚紫琅·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共同体揭牌
校企地社共建签约
在四方代表的见证下,许慈晖,狼山镇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王铁荣,华润置地上海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副总经理郁文杰,狼山镇街道陆洪社区党总支书记钱影风共同签署校企地社共建协议。根据协议,未来三年将以“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成果转化”为主线,在民主实践、基层治理、文化服务、民生服务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具体包括设立“陆洪议事厅”开展民主协商、建立“法治共建工作站”提供法律咨询、举办“陆洪文化讲堂”开展文化讲座以及实施“微心愿”圆梦计划帮扶困难群众等。此外,四方还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设立专项工作组、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等合作机制,确保共建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许慈晖表示,此次四方共建协议的签订,是深化基层治理创新与法治建设,助力“名城名校”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学院将在项目推进中发挥智库支撑与实践指导的双重作用,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人才资源,通过规划协调、基层服务、实践育人、学术联动等举措,携手多方打造基层治理与法治建设品牌,为南通乃至全国提供实践经验与智慧,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狼山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健华对学校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四方携手共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共同体,是以系统思维破解治理难题的破题之笔。四方将通过机制创新、治理闭环和实践转化,让实践共同体成为基层民主的“孵化器”和治理创新的“试验田”。
郁文杰指出,校企地社共建协议的签署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共同体的一次大胆尝试。华润置地将发挥企业纽带作用,推动多方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探索基层民主实践新模式,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钱影风表示,社区作为实践基地的具体参与者,将全力做好活动场地、人员协调等保障工作,确保共建项目顺利实施。同时,社区也将积极收集居民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共建计划,推动民生项目落地见效。
仪式后,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新建成的党群服务站和法学教学实践基地。
此次签约标志着四方协作机制正式形成,开创了校地企社协同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模式。通过校地企社四方联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红润·江海”治理模式,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鲜活案例,为法治南通建设注入新动能。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将以本次共建为契机,持续深化法学教育改革,探索理论与实践并重、校内与校外联动人才培养路径,为基层治理法治化贡献更多通大智慧。(高成)